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6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4篇
内科学   20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586篇
综合类   473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6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 perspectives in the literature around surgical treatment for 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 in people who use intravenous drugs (PUID). PUID are at increased risk for IE; however, controversy exists regarding how to best manage these patients. We explore the outcomes for surgical treatment in PUID with IE, contrasting these with patients with IE who do not use drugs. We describe some of the perspectives in the literature around second valve replacement for PUID with IE, arguing that moralistic arguments are not on the basis of evidence and perpetuate the stigma experienced by PUID who seek treatment for IE. Finally, we explore the role of substance use interven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PUID with IE, and advocate for further evidence. PUID with IE are a highly stigmatized patient subgroup for whom best practice management strategies are not always implemented, emphasizing the need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advocacy.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血浆置换(PE)与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蜂螫伤致溶血性贫血的疗效。方法蜂螫伤导致溶血性贫血患者35例,入院后除常规的对症处理外,拒绝行PE治疗的患者分为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组(n=13),其余的22位患者采用PE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溶血控制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平均住院天数。结果与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组相比,PE治疗组溶血控制的时间相当,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平均住院天数均低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治疗能够有效治疗蜂螫伤所致溶血性贫血,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减低死亡率,缩短病程,减少平均住院天数,是早期治疗蜂螫伤中毒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行维持性血透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心血管保护作用。方法 :6 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 (血肌酐≥ 70 0 μmol·L- 1 ) ,治疗组 (给予氯沙坦 5 0~ 10 0mg·d- 1 )及对照组 (给予非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非ACEI类降压药 )各 30例 ,记录用药前后各组患者血压 ,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观察用药前后两组患者二尖瓣环峰值收缩速度 (VS)、收缩时间速度积分 (TVIS)、舒张早期速度 (VE)、舒张晚期速度 (VA)、VE VA 比值。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 ,二尖瓣环VS、TVIS、VE、VE VA ,则均明显上升 ;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压分别在治疗前、后相比并无明显差异 ;治疗前两组间二尖瓣环VS、TVIS、VE、VE VA 并无显著性差异 ,但在治疗12个月后 ,治疗组二尖瓣环VS、TVIS、VE、VE VA 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氯沙坦对行持续性血透的CRF患者具有良好的心脏保护作用 ,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 ,且不依赖于其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GC)治疗对肾小球疾病患者骨代谢影响的因素。方法  2 0 7例肾小球疾病患者 ,应用常规剂量GC治疗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每隔 3~ 6个月 ,进行了 35 7例次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 (BMD)、血钙、血磷和骨钙素浓度测定。结果 ①用GC后骨钙素浓度明显降低 (P均 <0 0 0 5 ) ,但其不能预测BMD下降。②用药 15个月后男性各部位BMD均减少 (32 2~111 5 )mg/cm2 ,以L1 4和股骨粗隆更明显 (P均 <0 0 5 ) ,骨丢失率 3 3%~ 10 3% ;女性L1 4BMD均减少(4 3 8~ 76 0 )mg/cm2 ,以L1更明显 (P <0 0 5 ) ,骨丢失率 3 9%~ 7 9%。③年龄与各部位BMD变化呈负相关 ,但不影响GC造成的骨丢失。男性各部位、女性L1 4BMD减少与GC累计剂量和GC用药时间负相关。④用GC15个月 (GC累计剂量 10g以上 ) ,男性L1 4BMD正常的比例从 3/ 4至 3/ 5 ;女性L1和L2 BMD正常者从 3/ 4减少到 1/ 2。结论 长期口服糖皮激素导致与剂量和用药时间相关的腰椎和男性股骨粗隆骨丢失 ,年龄偏大和男性患者骨丢失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氧化反应对糖尿病大鼠造影剂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SD大鼠糖尿病动物模型 ,8w后分 3组 :正常对照组 (SD组 )、糖尿病对照组 (DM组 )和糖尿病 +造影剂组 (CM组 )。其中CM组大鼠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入 76%泛影葡胺 ( 10ml/kg体重 ,3gI(iodine) /10ml) ,DM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3d后收集血标本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 ;取肾脏组织 ,测定肾组织丙二醛 (MDA)与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糖尿病组 (DM组 )的MDA含量与SOD活性均明显升高 (P <0 .0 5 ) ;糖尿病大鼠注射造影剂 (CM组 ) 3d后MDA含量明显增加 ,SOD活性明显降低 ,与DM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大鼠造影剂肾病发生时 ,肾脏组织产生过氧化物增多、清除能力下降 ,提示氧化反应对糖尿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兔慢性肾衰竭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结扎兔肾动脉分支建立慢性肾衰竭模型,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方法:新西兰白兔60只,随机分为慢性肾衰竭组(CRF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CRF组结扎左肾动脉分支同时切除右肾,术后动态观察兔主动脉、残余肾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肾功能等指标。结果:CRF组兔术后血清BUN、Scr逐渐升高,肾脏病理逐渐出现明显的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主动脉逐渐出现内皮细胞脱落、脂纹、粥样斑块等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结论:通过结扎兔左肾外动脉分支和切除右肾一次完成的方法可成功建立CRF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脂康对肾病综合征病人脂代谢的调节作用 ,并与辛伐他汀比较。方法 :37例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分为血脂康组 (19例 ,血脂康 1.2g/d)和辛伐他汀组 (18例 ,舒降之 10mg/d) ;治疗前和治疗 4周后分别检测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及 2 4h尿蛋白。结果 :两组在治疗 4周后TC、TG及LDL C均下降 (P均 <0 .0 1) ,TP、ALB和HDL C升高 (P <0 .0 1或 <0 .0 5 ) ;而两组间比较治疗前和治疗 4周后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0 .0 5 )。结论 :血脂康能显著性降低肾病综合征病人TC、TG和LDL C水平 ,提高HDL C水平。  相似文献   
9.
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肾活检证实的20例狼疮性肾炎,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MMF治疗。MMF初始剂量1.0~1.5g/d,治疗时间321个月,平均(10.9±6.2)个月。结果MMF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从治疗前的平均5.55g下降至1.54g;d清白蛋白治疗前平均26.87g升至39g;6/8例肾功能不全患者3个月内Scr恢复正常;d清自身抗体产生明显减少,补体上升,其中ANA转阴率3个月达63%,6个月达81%;抗ds-DNA由治疗前23.77IU/ml下降至9.19IU/ml;2例重复活检,肾小球活动性病变明显减轻。MMF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偶有白细胞减少、感染、带状疱疹等。结论MMF对于各型狼疮性肾炎,尤其是Ⅳ型重症狼疮,经传统治疗无效者均有较好疗效,且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成人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24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重新评价肾活检标本中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FSGS)的发生率、主要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1994年7月~2000年7月间248例特发性FSGS的患者,观察肾组织的光镜、 荧光及电镜的特点,根据肾小球病变将特发性FSGS分为3种亚型。结果 248例成人特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占同期肾活检的12.4%,占成年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9.0%,以18~3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约占44.4%)。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者143例(占57.7%)。FSGS的3种病理亚型中,经典型FSGS仍占绝大多数(91.5%),尖端型为4.4%,塌陷型为4.1%,肾活检时,约1/3以上为肾功能不全(约占35.1%)。13例尿毒症中76.9%病理亚型为塌陷型。结论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病1/5,FSGS患者肾活检时,除表现为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外,肾功能不全也较常见。塌陷型FSGS常表现为进行性的不可逆的肾功能衰竭,其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